沐溟辰

公众号:维度共振

© 沐溟辰 | Powered by LOFTER

Mozart: Fantasia in D Minor, K.397 - 内田光子

(一)

“它拥有光和影,但它的光不刺眼,他的黑暗有着鲜明的轮廓。”

——费卢西奥·布索尼《关于莫扎特》

提及莫扎特,许多人眼前浮现的,也许是文艺复兴教堂壁画上小天使的天真模样。莫扎特给人的初步印象,华丽,诙谐,清亮,无忧无虑,不带任何阴郁哀伤的情绪——仿佛,他是永恒普照的阳光。

摄于航班UA282


可是,莫扎特就是莫扎特。天才,也有着与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

——————————————————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莫扎特的钢琴幻想曲。

记得第一首听的是《D小调幻想曲》(K397)。与往日印象中他活泼诙谐风格大相径庭,初听之时,我不敢相信这竟然是莫扎特的作品。


微弱的琶音从低音最深处缓缓爬上来,触及到了高音再缓缓地退回去,像夜晚的海浪在黑暗中此起彼伏的呼吸,小心翼翼地抚摸着,稍稍沾湿了沙滩的边缘,又悄悄地退回,就这样默默重复着。

又像是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杵着一根弯弯曲曲的拐杖,独自一人迟缓的走在空荡荡的小巷里。深秋的梧桐叶铺满了小巷,老人踩在厚厚一叠的落叶上,发出沉闷的声响。夕阳西下,他身后的影子越拉越长,余晖给他的拐杖,白发,布满皱纹的脸和双手染上了金色。

摄于Davis街头


在几段琶音的酝酿之后,最后一个琶音似乎是犹豫着,试探着,爬上了高音的顶尖,在高处轻轻舞动着,愈来愈缓,愈来愈轻,直到那最高处的分解和弦像海市蜃楼一般一点点地消失在海与天的交界处,消失在寂静无声的黑夜里,消失在小巷的深处。

寂静几乎持续了数秒,忽而,高音处的琴音再次响起,或许是与寂静形成的对比,或许是音域的高与音色之轻的反差——那一音好似划破夜空的一颗流星,静悄悄,却又璀璨地落在沉寂的大地上。主旋律在同为高音域的伴奏下,被衬托得更为梦幻,它的脚步不再彳亍,伴随着缓慢却有规律的节奏,自由地在空中轻盈跳跃着。

摄于芝加哥街头


继而,几个下降的强音突然打破了这片宁静,躁动不安的音符突然闯入。

一切宛如一个沉浸在回忆往昔的梦里,正要融化在曾经美好岁月里的人,下一刻天猛地一黑,他突然意识到,那些人,那些事,已经离开很久很久了。

惊醒了的他回味着已经在记忆里渐渐褪去色彩的梦,在短暂的反复之前那段温柔的旋律之后,一个飞快的急板音阶从高音飞流之下再一飞冲天。反复了之前强音开头的旋律之后,一个更广阔的急板音阶直入,再以一个半音阶从低处爬上来,接着又是那段梦境似的旋律……他似乎在和内心的矛盾作斗争,在冷冰冰的现实与梦幻里温暖的回忆里来回挣扎着。

摄于Davis 大雨将至


最终,莫扎特没能将这首幻想曲写完,后世音乐家根据自己喜好给它谱写了结尾。然而,在我看来,它的精髓依然仅在于前面忧郁的小调穿梭于梦幻与阴郁的对比变换,对矛盾和挣扎心理如此细腻的刻画,温柔得那么脆弱,痛苦得那么深刻。(续)

【公众号:维度共振】

评论
热度 ( 11 )
  1. 共1人收藏了此音乐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